迷你移動居所|松木Van A/B 版靜態詳解
上期回顧,我們探討了松木Van的底盤特性與巴士的使用區別。本期,我們將全面解析松木Van的A/B兩個版本,展示其靜態細節與特點。
車輛基本信息包括:使用福特新全順中軸中頂款2.0T Eco-boost汽油發動機,配備6速自動擋,功率148.5kw,扭矩300N.m,軸距3300mm,外部尺寸為5341(長)*2032(寬)*2407mm。
比較了松木Van與松木2作為房車底盤的性能,A/B版本具有車輛動力性能優勢與城市/鄉村穿梭靈活性。但內部空間和水電承載能力有限,尤其車內改造后高度限制在175cm左右,可能不便身高超過此限制的使用者。
松木Van標準配置包括獨立衛生間、全自動馬桶、熱水器、洗衣機、淋浴,以及空調、冰箱等設施。空間適合1-2個成人使用,最多2個成人帶1個小孩。水電配置容量僅為巴士的一半。
接下來,我們深入分析A/B版的不同“戶型”。
A版最大特點是儲物空間可觀,車尾部床底大儲物箱占據1/3平面空間,適合露營和戶外活動。然而,儲物箱阻礙了后門通道,限制了車內活動空間。
B版優勢在于更大的車內活動空間,通透性好,可容納5-6人,適合多人出行或朋友造訪??臻g留白較多,適用于短途旅行或生活物品較少的使用者。
以下是A版的幾個場景:
淋浴衛生:衛生間設計確保不影響外部活動空間和櫥柜尺寸,方便在淋浴和使用馬桶時施展開手腳,同時不影響夜間睡覺時的舒適度。
休息睡覺:鋪床操作簡單,拓展成1950*1600mm雙人大床。白天可作為臨時休息小床。
日常做飯:車內空間有限,采用簡單設備制作簡餐,需要使用戶外空間完成中式大炒。
休閑辦公:車內活動空間有限,適合1-2人,借助戶外空間進行用餐和娛樂。
行車坐乘:核載6座,提供舒適乘車體驗,同時作為核載座椅使用,不占用額外空間。
接下來是B版的場景分析:
淋浴衛生:生活空間干濕分離,滿足潛水后換洗需求,單向推門兼具走道和隔斷功能。
休息睡覺:鋪床后擁有一張1900*1600mm大床,白天可利用沙發臨時休息。
日常做飯:空間有限,采用簡單設備滿足簡餐和早餐需求,需要使用戶外空間完成中式大炒。
休閑辦公:擁有更大尺寸的可收納桌面和寬敞沙發,天氣舒適時將側門和后門同時打開,增加通風和舒適性。
行車坐乘:二排座椅可前后翻折,適應不同乘坐需求。
車主的小故事展示了兩位車主的反差生活方式。藍車車主是金融行業職員,希望周末到周邊不同地方度過,調整工作與生活平衡。白車車主是長期在外漂泊的自由職業者,生活簡樸,擅長理財,選擇與生活方式最匹配的空間。
對于長期居住在6平米空間,兩位車主表示雖然可能擁擠,但已超越預期。女車主回憶起小時候一家三代住在北京老院子的8平米空間,夜晚跨過身邊好幾個人才能出門上廁所,如今這輛車已成為她真正屬于自己的“家”。
通過與車主的交流,我們體會到實現生活構想的幸福感。在松木Van交予車主前,我們期待他們用這輛車探索不同的生活方式,并與世界分享他們的故事。
《帶輪子的家》:有家才有治愈生活
新節目《帶輪子的家》由TVN推出,邀請成東日、金熙員、呂珍九擔任嘉賓,利用“新型房車”在韓國各地進行居家旅行。首期節目邀請了《請回答1988》中的核心角色德善和羅美蘭,以及德善的爸爸成東日,進行了一場雙門洞聚會。該節目并非出于對“1988的情懷”,而是基于對現實社會的洞察,如房價增高、買房負擔加重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打造一輛帶輪子的房子或Tiny House在世界各地成為趨勢。
這輛房車不僅是一個移動的旅行工具,更是一個“帶輪子的家”,是創造美好回憶的空間。節目旨在打造一個移動的家庭環境,與《野生廚房》、《向往的生活》等節目不同。節目中首先確立了溫暖和溫馨的調性,通過成東日帶領兒女參觀房車,介紹了房車內部構造、布局以及如何賦予“房車”另一層含義:這里可以是一輩子的生活空間,是一個真正的家。
節目以成東日招待其他兩位嘉賓進入家中為開始,正式揭示了這檔節目的目的,并介紹了房車的建造流程和基本生活方式。從宏觀到微觀,節目通過視覺遞進感強化了觀眾對“房車”或“帶輪子的家”的構想,展示生活需求的滿足和空間規劃的完美。在入住當天,節目設置了韓國本土的傳統儀式,強調這是“家”而非露營車,細節體現了老一輩人的儀式感和莊重感。
節目主體人物的組合由成東日、呂珍九、金熙元構成,精準搭配為一家之主、團寵老幺和團欺。這三人既為節目增添了故事戲劇性,又符合打造“可移動式的家”的定位。成東日擅長家庭料理,金熙元負責刷碗和跑腿,呂珍九負責做簡單美食和磨咖啡。除了角色,三人本身的個性也相對出彩,沒有局促感,展現了本我和自我,增加了綜藝感。成東日作為核心,調皮有趣且富有想法,在關鍵時刻果決,迸發出各種新奇點子。金熙元作為大叔前輩,形象反差,開車、跑腿、受欺負,是一個面相雖兇的老好人。三人之間的相處營造出很好的氛圍,人物關系極其自然緊密,讓觀眾相信確實是“一家人”。首期節目還邀請了德善扮演者惠利和豹子女士羅美蘭,進行了一場雙門洞大聚會。羅美蘭是十年露營高手,能夠為三人提供野外生存方法的幫助,增加了入住當天宴請客人的可能。
節目內容展示了旅行中的未知難題和意外事故,如漏水、烹飪困難、甜米露灑落等。這些事故和戲劇化現狀為節目增加了好笑的看點,也讓人物增添了許多反轉的魅力。主人公們在問題中尋得生活中的樂趣,這種治愈的方式體現了節目最動人的地方。在三人的組合中,觀眾看到了趣味化學反應,同時也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蛟S“帶輪子的家”只是一種新穎的外在形式,營造出“家”的氛圍才是這檔節目的核心。從首期內容來看,這檔韓綜做到了。
汽車的發展歷史
汽車歷史
二十世紀之前
十五世紀時達芬奇在未確認的時代,設計出一輛發條驅動的車輛。
1620年,意大利人布蘭卡發明“反擊渦輪式蒸汽輪機”,用以帶動輪車。
1649年,德意志的表匠漢斯?郝丘,根據達芬奇的設計,做出一輛用發條驅動的車子。
1670年,荷蘭的物理學家惠更斯用火藥在汽缸內燃燒,熱能膨脹推動活塞運動,形成了現代“內燃機”的工作原理。
1672年耶穌會修士南懷仁曾設計一個用蒸汽作為動力來源的車,給當時中國的康熙帝,是一個65公分長的玩具車,無法載人或司機,不確定設計的車輛后來是否制作成功,這可能是最早設計的汽車。
1766年,英國發明家詹姆斯·瓦特改進了蒸汽機,拉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序幕。
1769年,法國陸軍工程師尼古拉·約瑟夫·居紐(Nicolas-Joseph Cugnot)制造出第一輛蒸汽機驅動的汽車。由于試車時轉向系統失靈,撞到般圣奴兵工廠的墻壁上粉身碎骨,這是世界上第一起機動車事故。
1771年,尼古拉·約瑟夫·居紐改進了蒸汽汽車,時速可達9.5公里,牽引4至5噸的貨物。
1794年,英國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氣混合制成混合氣體以供燃燒的構想。
1796年,意大利科學家沃爾茲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蓄電池,這項發明為汽車的誕生和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轉折。
1801年,法國人菲利普·勒朋提出煤氣機原理。
1803年,英國工程師理查·特里維西克采用新型高壓蒸汽機,可乘坐8人,在行駛中平均時速13公里,從此,用蒸汽機驅動的汽車開始在實際中應用。
1838年,英國發明家亨納特發明了世界第一臺內燃機點火裝置,該項發明被世人稱之為“世界汽車發展史上的一場革命”。
1842年,美國人查理·固特異發明了硫化橡膠輪胎。
1859年,法國物理學家普蘭特發明了鉛蓄電池,為汽車的用電創造了條件,被稱之為“意義深遠的發明”。
1860年,法國電器工程師艾蒂安·雷諾制成了第一部用電火花點燃煤氣的煤氣機。
1862年,法國工程師艾蒂安·雷諾發明以天然氣為原料的二沖程臥式內燃機。羅沙士發表了四沖程理論。
1867年,德國工程師尼考羅斯·奧托(1832--1891)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臺往復活塞式四沖程煤氣發動機。
1876年,奧托制成了單缸臥式、壓縮比為2.5的3千瓦內燃機。
1885年,這是真正的現代汽車誕生的時刻。這一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在曼海姆制造成一輛裝有0.85馬力汽油機的三輪車。這一輛裝有內燃動力機的汽車被認為才是世界上真正的第一輛汽車,因為它是真正以汽油為動力源的第一輛汽車,而不是蒸汽機。
1886年,曼海姆專利局批準卡爾·本茨為其在1885年研制成功的三輪汽車申請的專利,這一天被大多數人稱為現代汽車誕生日。次年德國人戈特利布·戴姆勒制成世界上第一輛四輪汽車。之后奧托放棄自己所獲得的四沖程發動機專利,任何人都可根據需要隨意制作。
1886年1月29日,卡爾·本茨取得世界第一項汽車引擎專利。同年7月,世界第一部四輪汽車正式販售。
1888年,法國自行車商人埃米爾·羅杰獲得卡爾·本茨的許可,開始生產商用汽車。
1893年,魯道夫·狄塞爾也制成了一臺柴油四沖程發動機,即世界首臺柴油機??諝庠趬嚎s行程中被活塞劇烈壓縮而產生高溫,之后燃料被噴入氣缸,隨即發生自燃。
1895年,卡爾·本茨推出了第一款客車Benz-Omnibus,首次提供載客服務。
1899年,路易·雷諾量產其第一臺四門房車,同年取得渦輪增壓的專利。英國首次把馬克沁機槍裝上汽車上。
二十世紀
在十九世紀末時汽車和摩托車在轉動系統開始定型,而以內燃機燃燒石油制品的液體燃料中的汽油和柴油成為主流,但當時的汽車仍然是用手工業方式的制造,雖然已經由標準化的部件組成的量產車,但實際上汽車的產量仍很少。
汽車在實際上被定位為高端的奢侈品,但當時的所謂奢侈并不算很豪華,但只有富裕人士才買得起個人或家庭用的轎車。
亨利·福特在二十世紀頭數年開始試制出一種可以大量生產低價出售的汽車,經六次創業失敗后,福特汽車終于在1908年成功把福特T型車放到裝配線上生產降低售價,又以分期付款進一步普及化了,而且品質甚至優于當時一些手工業制的高價車,因為它可以在爛地上行駛而不發生故障或意外。
福特主義不只是影響了汽車制造業,更是影響到各行各業猶其是廣義的制造業,這使到T型車和福特汽車帶領了美國和世界的經濟和文化發展,甚至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
因為即使不會或不能駕駛汽車的人群,仍然可以乘搭公共汽車。并直接或間接受惠于軍車?、貨車、特種車、工程車輛等其他汽車,所以汽車實際變成了日用品和有取代人畜動力的車輛的趨勢 。
而T型車的成功也促成了現時所謂的新能源汽車,實際上是在內燃機之外的動力系統沒落,而加油站也不再提供汽油和柴油之外的燃料。
重大事件列表
1902年第一部軍用裝甲車Motor War Car在英國問世服役。
1903年,挪威工程師埃吉迪烏斯·艾林制成了一臺燃氣渦輪發動機,這是首臺能靠燃燒產生的動力對外做功的燃氣渦輪發動機,因此他也被稱作燃氣渦輪發動機之父。
1908年福特T型車問世,成為第一種普及化的轎車,使汽車從奢侈品升格為日用品了。
1922年,博世開發出了機械噴射裝置。
1929年,德國工程師菲力斯·汪克爾獲得了轉子發動機的專利,這種特殊的活塞式發動機因此被廣泛稱作汪克爾發動機,但是發動機的成品直到1950年代才出現。
1930年代,英國人弗蘭克·惠特爾和德國人漢斯·馮·奧海恩各自取得了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專利,而被認為是噴氣發動機的發明人。
1997年豐田普銳斯開始發售,成為第一種量產的混合動力汽車,并開始復興電動車了。
新世紀
因為進入二十一世紀才僅十多年故標致性的事件不多。而最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和環保成為了新汽車的發展方向。
2001年首種混合動力電動車豐田普銳斯商業推出國際市場。
2009年首種純電動車三菱iMiEV電動汽車量產推出市面。
2012年無人駕駛汽車進行路面實際試驗。
2013年美國部分州通過自動駕駛汽車行駛法例。
2017年英國、法國、德國、挪威四國宣告在限期于2040年后,禁止出售使用汽油和柴油的轎車。
擴展資料:
汽車或稱機動車(英式英語:car;美式英語:automobile;美國口語:auto),即本身具有動力得以驅動,不須依軌道或電纜,得以動力行駛之車輛。廣義來說,具有兩輪或以上以原動機行駛之車輛,便可稱為汽車;狹義來說,僅指四輪以上以原動機行使之車輛為汽車(亦是生活中所說之汽車)。
雖然,長久以來學術各界對“誰是第一位汽車發明者”皆有不同的看法及論述,未有完全一致性的看法,但是,絕大部分學者皆將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視為第一位發明者。奔馳制造了三輪汽車以后,戈特利布·戴姆勒首先制造四輪汽車,美國人亨利·福特首先大量生產平價汽車,是使汽車得以普及化的人。
分類
汽車的分類方式并無定論,若依使用性質區分,一般分為客車、貨車、客貨兩用車(或稱廂形車)及特種車。其中特種車種類繁多,包括警察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車、吊車、禮車、教練車、殘障用特制車、灑水車、郵車、垃圾車、清掃車、水肥車、囚車及靈車等。
若依所用燃料分類,則分為汽油車、柴油車、電動車、氫氣車、油電混合車及瓦斯車、能源車等。
房車源頭廠家 江經理 優惠熱線:15391696081